第1 部分
一、秀全落第
大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即公元1814 年1 月11 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一个普通的男孩降生在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移居官禄布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
此,洪秀全经常遭到父母的责骂,但乡人们都认为洪秀全不同凡响,
日后必有大出息。这大概与其他帝王的少年故事差不多。
件如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相结合。这些,我们以后也会说到。
16 岁时,洪秀全第一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落第而归,
度,进人县学读书称为童生,府试录取后方才称为秀才。童生是学生
的一种称呼,没有功名,仍然是白身。而考中秀才后就有了功名,也
过呢,你看鲁迅笔下的孔已己,不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吗?这样一
想,洪秀全的四次落第那就情有可原了。
16 岁时,洪秀全第一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是落第而归,
不知是清朝的科场确实腐败,还是洪秀全的水平有限,所谓的聪明只
的一种称呼,没有功名,仍然是白身。而考中秀才后就有了功名,也
有了考举人的资格与进身之路。所以,考秀才是福建王朝知识分子的
想,洪秀全的四次落第那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反过来想,如果洪秀全考中了秀才,再考上举人甚至进士,
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史了。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但历史却惊人的相似,它总是由许多看似偶
命运对于洪秀全还是照顾的,腐败的清政府为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舞台。
1836 年,洪秀全第二次赴广州考试,还是名落孙山。值得一提 《劝世良言》的是,这一次,他从广州带回了一本华籍传教士梁发写的
这本宣传基督教基本主张的小册子将在今后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现在,洪秀全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看,
只是随手把它放置在自家的书柜里。他还要继续学习,准备再次应考呢。
在潜意识中充满对孔子等儒家学说的抵触,这种抵触,在平时是表现
不出来的,只有在恍恍惚惚的病态中,潜意识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才
他接触了那本《劝世良言》,才把书籍中的上帝与潜意识或者梦境中
的那老人形象联系起来。这样,上帝的形象在以后的幻想中逐渐清晰
等几本书里都有记载。其中有两件事需要说明一下,一是洪秀全写了
一首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
这两件事有些奇怪,按说以洪秀全当时的性格与处境,是不可能
写出如此杀气腾腾而且颇有气势的诗的。这首诗与以后太平天国运动的方向与发展也是有很强的联系的。要么在病中的洪秀全进人了臆态,确实把自己当作上帝的第二个儿子,主动承担起斩妖除魔、拯救苍生的大任,以真命天子自居了。要么是洪秀全熟读史诗,知道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事迹。黄巢在落第后为了泄愤,也写了一首诗。
综观洪秀全的发病历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先是昏迷了二天,
在这两天中,可能去见了上帝,继而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大发斩妖的怪论,最后自称“天王大道君王全”以救世主自居。以我看,洪秀全可能是利用生病期间把自己的梦境不断完善、补充罢了。所说的话、但主要是为了梦境合理化。所做的事、所写的诗真真假假,扑朔迷离。
三.拜上帝教的产生
1843 年,经过六年的精心准备,洪秀全又踏上了到广州的赴考之路,这是他的第四次考试。结果当然是不能如愿以尝。一回到家,他愤愤的把书笔等扔掉,说,从此不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让自己来开科取试吧。
有意思的是,六年前,那本小册子《劝世良言》发挥了重大作用。使洪秀全一下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洪秀全的表兄梁敬芳来探望他,偶尔在他的书架上抽出了那本《劝世良言》,询问洪秀全这本书中写了什么,是一本怎么样的书。自从得到这本书,洪秀全还一直没有去看它,回答不出来。梁敬芳就带走了这本书,阅读了后告诉洪秀全,这是一本很好的奇异的书。
一个宗教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精神领袖。上帝曾经派他的长子到人间拯救世人,受尽了磨难,最后还被钉在十字架上,那么这一次就作为上帝的二子,洪秀全当然是当之无愧的人应该派他的二儿子了。
间之王。这时候洪秀全还叫洪仁坤或者洪火秀,为了与上帝的名字
不过,这不影响拜上帝教的发展壮大。既然你不给我洗礼,我们就自己洗。其实,早在1843 年,洪秀全就与族弟洪仁玕、表弟冯云山一起洗了礼。找罗孝全其实是想取得正式的名分,最好是让罗孝全承认他上帝二子的身份,那么事情就事半功倍了。你不传授教义也没有关系,我搞自己的。凭着梦中的上帝形象,加上丰富的想象以及对 《原道救世歌》《原到觉世上帝的一知半解。他先后写下了《百正歌》
训》《改邪归正》等诗文,作为拜上帝教的理论基础。这是一个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新宗教。说是本土宗教吧,,信 却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悖。仰的却是西方的上帝耶和华。说是基督教吧,
而清朝统治者仍然关起门来做天朝大国的美梦。一个外国传教士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19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骄傲的乞丐,一方面以老大帝国自居,视其他国家为蛮夷。另一方面又贫穷落后,满目疮痍。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列强。
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靠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又迅速完成了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建立了适合于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体制,工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19 世纪40 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后扩展到德国、法国以及美国,拉开了欧美社会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
家惯例,双方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
给英国,开发通商口岸,并赔款白银2100 万两。
着中国人的身体肌肤与民族精神。同时,战争赔款与鸦片贸易造成大
量的白银外流。殖民者这一手可谓绝矣,既赚了你的银子,又摧毁了
江山大得很。这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不过,统治者最害怕的确实是内忧了。大清后期的国内更不平静。
当时收入呢,都是一文两文挣的,辛辛苦苦一场,积攒的钱又小了一
半。为了缴纳赋税,无数人家又倾家荡产了。
里,这不是要农民的命吗?百姓生活无者,只能挺而走险了。中国造
反的老祖宗陈胜、吴广说的好,反正是个死,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如云。
所以,自乾隆以来,以农民为主的会党起义层出不穷,如白莲教、
这些会党起义最终在清政府的打击下被扑灭了,这自然源于自身
的局限性,如组织不严密、缺乏纲领,或者领导人目光短浅等。但却
拜上帝教最早的教徒只有三人。
洪秀全是教主,洪仁玕、冯云山是教徒。
但重要的还是他们的意气相投。冯云山自幼也饱读诗书,不过,他与洪秀全不同的是,他只有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可能是受洪秀全多次落榜的影响,他落第后没有再考,做了一个私塾教师。两人既是玩伴,又是同行,自然有许多共同语言,洪秀全饱经科举打击后经常找冯云山聊天,两人谈天说地,议论时政,感叹中国无人,时局败坏,说到感慨处,涕泪交流。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对政府的腐败与科举的痛恨两人在认识上是一致的,这为两人合作提供了基础。
据《太平天日》记载,病愈后,洪秀全变得态度端庄严肃,不苟言笑。身材也增高增大了。面部椭圆型,容颜甚美,鼻高,耳圆而小,声音清晰而洪亮。看来确实一幅帝王相。不过《太平天日》是他们自己写的,说不定是洪秀全为了增加自己的神性而编的,但看冯云山后来在传教中的表现与对太平天国事业不计地位名利的热爱,确实反映了洪秀全的不平凡。
至于洪仁玕,是洪秀全同高祖的族弟,生于1822 年,比洪秀全小9 岁,按照这样的年龄差别,估计从小就是洪秀全的跟屁虫,养成了崇拜、言听计从的习惯心理,跟随洪秀全并成为拜上帝教的首批教徒也就自然而然了。
经过三人的密谋,首先是确定洪秀全“受命于天”的神圣使命。根据洪秀全的梦境,他们精心编织了一个“上天受命”的故事,说上帝接洪秀全上天,给了他一本书,叫他在人间诛杀妖魔鬼怪,拯救世人。在到处宣扬这个神话的同时,洪秀全还请铁匠打造了一把宝剑,取名为“斩妖剑”,宣称为上帝所赐,时刻佩带于身上。其次是宣传拜上帝教的教义,教义比较简单,主要是劝人信仰上帝,上帝是人间唯一真神,不准信邪神,不准干坏事,要听上帝的话,其实就是听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洪秀全的话。等等。
这就是说,创建拜上帝教以及后来的起义都是天意,是上天的使命。古代人们相信天意,天意不可违,与上天作对,还有好处吗?顺天行事才是明智的。这一着确实是比较高明的,以上天的名义,把一
总之,三人辛辛苦苦忙碌了好几个月,应从者廖廖,只发展了有限的几个人,而且后来大多知难而退了。
《天朝田亩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理想制度,是不可能实施的.这就象秀全梦中上天受命一样.只是一种癔想症.乌托邦理想国有成功吗,桃花源也不会存在.大同世界甚至共产主义都是违反人类自身本性与经济发展规律的.从这点看,尼布兄说的有理.